Overseas Chinese media hav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new look of Sichuan’s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 Entering the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 Sponsored by Italian Xinhua Times, Xinhua Media Network,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中新网5月26日电 据四川侨网消息,为感谢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为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所作重要贡献,褒扬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血浓于水、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展示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由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四川省委和省政府主办,四川省侨办、省侨联承办的“海外侨胞聚焦灾后重建美好新四川”活动,于2011年5月8日至13日在成都成功举办。

  活动期间,国侨办、四川省侨办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匈牙利、新西兰、阿根廷、日本、印尼等28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华文媒体及中央媒体共50余家、70余位媒体代表赴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采访考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亲身感受并大力宣传了四川省灾后重建的新面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先后赴成灌快铁、英特尔成都公司、马士基成都公司、成都高新区,汶川映秀新镇、水磨新镇,都江堰市蒲阳中学、壹街区,北川新县城、新北川中学、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绵竹汉旺地震遗址、汉旺新镇、绵竹侨爱道行中学,德阳东汽集团新厂区等地采访了灾区城镇、民房、学校、工业、旅游恢复重建、灾后世界500强公司在川增资、新投资情况,以及侨胞捐建项目实施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又一次真实见证了四川人民穿越灾难、坚强奋进的壮阔实践,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废墟上的新城拔地而起,见证了灾区群众一张张释怀的笑脸、一份份感恩的心情,见证了四川经济的快速复苏、跨越发展,见证了四川灾后重建日新月异、全面超越灾前的巨大变化,用他们的文字和镜头浓墨记录了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海外侨胞聚焦灾后重建美好新四川”活动的海内外华文媒体共直接刊发宣传关于四川灾后重建情况和活动动态的新闻报道总篇数为230余篇,是四川省侨务部门灾后三年中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宣传报道四川篇目最多的一次。相关报道同时被海内外知名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转载3万余次。

  记录家园重建,展示崛起的“中国奇迹”。城乡居民住房和城镇恢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产业恢复重建、精神家园重建、生态恢复重建等都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工程,也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来到都江堰市壹街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对这个集居住、上学、就医、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壹街区的设计很特别,配套设施很全面”,泰国《京华中原报》记者邱晓明评价道。“远看像一群当地民族风貌的住宅群,近看又不失时尚元素”,映秀新城,一幢幢民族特色鲜明的三层小“别墅”,锁住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的眼球。美国中文电视台记者步凡、美国《美中新闻》记者萧芸等纷纷表示:“到了实地,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当看到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鲜明的水磨羌城时,香港卫视记者朱楠欣喜地说:“这座再造的家园,真是又美丽又充满生机!”

  在新北川巴拿恰特色商业街,美国中文电视台记者俞尧、步凡,不停地变换街道背景,一遍遍向大洋彼岸做着现场报道。2009年5月曾来灾区采访的菲律宾《世界日报》记者王利民感叹,“2009年新北川县城还是一幅规划图。而今,规划图已是楼群林立,树木成荫的城市美景。真是不可思议!重建速度太快了,真没想到!”“竟然这么漂亮,就像来到了旅游区一样。”来自加拿大的《光华报》社长李惠琦还没下车,便开始连连赞叹。众海外媒体代表考察了东汽德阳新基地后,听说这里仅用1年零9个月就完成了重建、搬迁、投产,都很震撼,纷纷感叹:“这么大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建设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很高,而建成只用1年零9个月,真难以想象。”

  在参观了灾后在川增资和新投资发展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英特尔(成都)有限公司和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以及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天府高新视窗之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对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纷纷表示十分看好四川、成都的发展前景。英国C立方传媒集团记者亚得里亚是本次媒体代表中唯一的非华裔人士,他在接受四川卫视采访时说:“成都一定是有着独特魅力,才会吸引像英特尔这样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大手笔在此投资建设,很神奇!”大家纷纷表示,将好好考察四川以及地震灾区的投资项目、投资环境,并积极向所在国企业推介,吸引他们赴川捕捉投资兴业双赢的黄金机遇。

  当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乘坐了四川第一条也是灾后建成投入运营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成灌快铁后,对铁路的建设速度、质量和乘坐舒适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奥地利《欧洲联合周报》副社长宣绚说,“我感觉‘成灌铁路’与德国ICE和奥地利的快铁没有任何区别,服务比国外更加人性化。”《俄罗斯侨报》主编、副社长贾斌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灾区发展以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蒋丰则用他的笔深深思索:“当我从日本东京启程参加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有关采访活动的时候,情不自禁想到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后两进福岛灾区采访的往事。我意识到,这实际上从一个地震灾区到另一个地震灾区的‘灾区之行’。所不同的是,一个灾区仍处在悲壮之中;一个灾区正从悲壮走向豪迈。”

  见证爱心丰碑,传递四川的感恩情怀。5月10日“海外侨胞聚焦灾后重建美好新四川”大会上,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大会致辞时代表灾区人民向海外侨胞深情鞠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四川省委常委李登菊宣读了四川省委、省政府致广大海外侨胞的感谢信。灾区侨捐项目受益群众代表――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彭州市葛仙山镇党委书记毛泽玉、绵竹市侨爱道行中学学生周敏在会上也代表所有灾区受益群众表达了对海外侨胞的感激。众参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迅速在各自媒体的醒目位置转发了省委省政府致海外侨胞的感谢信。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做了整整两个版面共六个系列的专题报道。《菲律宾商报》副总编辑庄铭灯说,“要以最快速度发出活动稿件,让菲律宾华人华侨在第一时间得知来自四川灾区的感恩之情。”他在报道中写道:在四川省历次举办的涉侨活动中,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层次最高。有近500位海外嘉宾及海外媒体代表到四川地震灾区北川县的新北川中学参观考察,共同见证这一所用爱心凝聚的丰碑。有的侨胞在爱心墙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有的侨胞看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教学、宿舍楼,他们都觉得能为北川中学献上一份爱心很值、很欣慰。西班牙《侨声报》副主编赵静感动地说,“我们将用手中的笔,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将这份感动一起传播出去,让更多关心灾区、关心四川的华人了解这里发生的一切。”美国《侨报》记者聂知欣在报道中说,灾区学校有“侨爱”,孩子们都非常懂得感恩。法国《欧洲时报》、香港《文汇报》等均分别在主要版面整版刊登相关报道,并四次在头版刊登,其中一条还刊登在报眼处。

  感知坚强奋进,表现不屈的“四川精神”。灾区的城乡面貌如同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引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阵阵感叹,灾区民众在震后坚强团结的新精神、新面貌同样令他们由衷赞叹。

  匈牙利《新导报》社长耿洁撰文写道:“三年后的今天,汶川灾区变成了新区,废墟变成了新城,犹似一个旅游小区。笑容也呈现在生活在这个新城的人们的脸上。”美国《侨报》聂知欣报道说:“映秀镇的娃娃们都不怕生人!娃娃可以与任何一位上前逗他们的游客嬉戏。”在都江堰蒲阳中学参观采访时,操场乒乓球桌前一个左腿下肢残缺、拄着单拐打乒乓球的男孩,吸引了众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当身边老师启发性地问孩子“在地震中是怎么受伤的”,男孩毫不客气地回答“我早已经忘了”。继续接球、发球….。.而在接球的时候,他居然跳起来啦!这一幕令《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赞叹道:“这是人生的自立坚强之跳!”中国新闻社记者张冬冬记下了这名地震致疾孩子的姓名、班级,在返程的车上与英国C立方传媒集团总裁白帆、奥地利《欧洲联合周报》副社长宣绚等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悄悄商量给孩子们买些新的乒乓球拍……菲律宾《世界日报》采访主任王利民写道:“特别是在看到自信、坚定、活泼的孩子们时,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意大利《新华时报》总编王卫平、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蒋丰均以几十幅不同视角的镜头写照,图文并茂记录下四川灾后重建的伟大成就和灾区人民自立自强、用双手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和美好生活图景。《欧洲时报》副总编辑刘建写下这样一笔:三年,在历史长河中只堪比一个瞬间。但中国正是在这个“瞬间”给世界描绘了一幅“恍如隔世”的神奇画卷;而各个阶层的海内外中国人通过在这个历史瞬间里的独特表现,使“汶川时刻”化羽成蝶为“汶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