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吉爾伯特的緬甸編年史
到目前為止,新當選的總統、他的競選團隊以及被指定擔任外交事務職務的佛羅裡達州參議員馬可·盧比奧都沒有對緬甸聯邦共和國經歷的悲劇發表評論。此外,據悉,負責管理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官員中沒有人擁有「緬甸」經驗。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川普總統及其政府將對敏昂萊將軍的政權、他自 2021 年 2 月以來造成的不穩定局勢以及該國正在上演的人道主義戲劇失去興趣。邊界。與日程表巧合的是,這也是世界主要大國掌舵人有機會就東南亞問題進行溝通的首批問題之一。
第一句話將以最小的敘述和日曆細節進行剖析。顯然,它們將由衝突各方提出,但也將由自 1 月 1 日起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的馬來西亞、中國和所有其他或多或少渴望發揮影響力以幫助緬甸擺脫持續陷入危機的國家提出。 。
一月底第一次美國演講?
共和黨政府復職幾天後,將有機會向內比都和國際社會闡述自己的觀點。事實上,2025 年 1 月 31 日,兼任代理國家元首的國防軍總司令將召集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 (NSDC),由他擔任主席。這必須就已經結束的緊急狀態做出正式決定。他肯定會忍不住連續7次延長期限,並再延長6個月,以便最終能夠舉行預計超過3年的大選。
短期內,由於承諾的投票將在外國觀察員的監督下進行,因此特殊制度更有可能永久存在;但安全局勢不能過於惡化,以免投票第三次延後。然而,12月7日重新註冊的政黨並沒有向他們的軍事導師隱瞞投票的安全條件是一個主要問題。一種說法是他們今天還沒有實現。為了安撫大家,聯邦選舉委員會(UEC)主席U Ko Ko宣布,到了這一天,將動員1000名反恐部隊,投票將僅在48.8%的選民中進行。
不確定這些承諾是否完全令人放心。但現階段,敏昂萊將軍推動的立法選舉並不是恢復和平的可靠途徑,也不是確保暴力降級的手段,這是川普2.0政府的第一個「緬甸」行為上任10天后,他肯定會重申這種協商的非法性和不受歡迎的性質,並採取已經明確表明的立場拜登政府。
2月1日,政變四週年
新任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如果獲得參議院批准)肯定會在紀念導致翁山蘇姬領導的文官政府終止的聲明當天發表講話。國務院外交官和緬甸民主反對派肯定會提出強硬言論。儘管緬甸的事業缺乏掌權圈裡的高級擁護者,但某些國會議員也可以推動美國行政部門迅速擺正自己的位置。煽動者可以是共和黨人,也可以是民主黨人。
嚴格來說,緬甸問題並不是兩個政府黨派之間的分歧問題。這項立即達成的共識將維持美國根據第 14014 號行政令制定的緬甸政策,管理制裁制度,以及 2022 年 12 月 23 日關於合作行動的緬甸法案(為 2024 年預算年度撥款 1.21 億美元)。
未來的調整很大程度取決於新領導人的行動。作為時代的標誌,印太政策(國務卿庫爾特·M·坎貝爾)和東南亞政策(德里克·喬萊,然後是湯姆·沙利文)的政策制定者應該由沒有亞洲經驗的人取代。第一個是由具有拉丁美洲家庭和專業背景的法學家(前駐墨西哥大使)克里斯托弗·蘭道(Christopher Landau)提出的,而第二個是邁克爾·尼達姆(Michael Needham),他是傳統基金會的前說客,該基金會是一個保守派智囊團,對傳統基金會產生了強烈影響。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川普 2.0 版本將試圖根據其對中國奉行的政策來定義其緬甸政策,盧比奧先生和國家安全提名人的顧問邁克·沃爾茲 (Mike Waltz)眾所周知,在這個問題上是鷹派。然而,華盛頓絕不能忘記,中國對緬甸衝突的幾個當事人比美國擁有更大的影響力,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南部鄰國比遙遠的美國具有更大的戰略重要性。
過去一年,北京繼續為國家行政會議(SAC)提供越來越多的、誇張的支持,這就是證據。然而,共和黨人幾乎認為中國正在利用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主要交匯處不夠積極主動留下的真空。從那時起,川普總統將像其他地方一樣,試圖迫使東南亞各國政府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出選擇,而大多數東南亞國家政府(除了菲律賓人除外)都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然而,在緬甸的案例中,SAC 不僅不會尋求放棄對其生存至關重要的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而且它知道反對派政府 (NUG) 通過其部長們的旅行及其華盛頓辦事處了解了多少國會山莊的全方位關係。
然而,即使軍政府像敘利亞政權一樣垮台,緬甸也可能與中國保持更密切的關係,而不是與美國的關係,因為民主和種族反對派迄今從未試圖對抗與北京和/或雲南省的關係。然而,透過說內比都是持久不穩定的主要根源、民主抵抗是國家發展的最佳長期選擇來影響東協鄰國,這將符合美國的利益。向泰國盟友傳達的訊息,特別是增加對抵抗組織及其控制下的民眾的援助;致將在2025年、2026年和2027年相繼擔任東協主席國的馬來西亞人、菲律賓人和新加坡人;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 (Mohammad Yunus) 博士與美國人以及與川普關係良好的總理莫迪 (N. Modi) 關係密切。
為了實施必要的多方面政策,華盛頓明智的做法是選擇一名緬甸政策協調員,特別是因為川普競選期間提出的某些優先事項令主要涉及緬甸問題的幾個國家感到擔憂。人道行動和美國國際開發署領域的預算削減計劃可能會對因暴力而流離失所的人的區域管理產生直接影響,川普總統終止美國難民重新安置計劃的意圖也可能產生直接影響。
在這方面,反移民鬥爭的熱情支持者史蒂芬米勒入主白宮令人深感擔憂。然而,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緬甸局勢為下一屆美國政府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展示其在促進民主方面的領導力,同時重申其在東南亞的首要地位。透過更積極地與親民主力量合作,並與其地區盟友和親和夥伴(例如澳大利亞、歐洲、日本)合作,美國將一石二鳥,但川普本人仍然需要這樣做,但他不會出現太反复無常、衝動和不可預測。
弗朗索瓦·吉爾伯特
每週收到《伽弗洛什週刊》。點擊此處註冊。
後緬甸 – 美國:唐納德·川普的緬甸政策是什麼?首先出現在 Gavroche 泰國。
- 學者轟特朗普集團可與外資簽約 易造就利益輸送 - 21 1 月 2025
- 泰國快報 – 新聞:1 月 13 日至 19 日的泰國新聞值得記住什麼? - 21 1 月 2025
- BURMAIE EXPRESS – 新聞:1 月 13 日至 19 日的緬甸新聞值得記住什麼? - 21 1 月 2025